今日据垂直媒体“IPO早知道”,喜马拉雅FM已经完成VIE架构搭建,并已完成新一轮4.6亿美元融资,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、腾讯、泛大西洋投资、华泰证券、高盛和新天域,投后估值34亿美元,将于明年上半年赴美IPO。随后喜马拉雅回应:网上流传喜马拉雅融资信息与估值数据与实际不符,但具体信息还不方便透露。 这已经是短短几个月内喜马拉雅第五次传出IPO消息,但相较于前几次坚决的“不属实”否认,此次官方措辞值得玩味。今年5月,青岛城市传媒认购一家美元基金,有媒体报道该基金将投资计划港股上市的喜马拉雅,回应“暂时没有明确上市计划”。随后“有氧财经”报道喜马拉雅将港股上市,回应“完全不属实”,此后喜马拉雅投资人、证大集团创始人在中国新时代企业家论坛演讲上称其估值200亿,明年将A股上市,回应“不属实”,7月再次传出腾讯参与40亿元融资喜马拉雅,将港股上市,腾讯回应“不予置评”,喜马拉雅回应“不属实”。有分析认为其否认四连,根源在于创始人和股东之间的分歧,或是处于缄默期。 屡屡被上市的背后,说明已完成E轮融资、此前估值约200亿的喜马拉雅已经到了准上市前夕的节点,喜马拉雅和蜻蜓FM谁能抢占“移动音频第一股”成为业界焦点,更传递出资本方的焦虑,整个市场对音频独角兽的渴望。 据艾媒数据今年4月发布的《2017-2018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》,喜马拉雅FM以5.12%的渗透率、75.1%的知名度位列全行业第一。公开数据显示,其市场占有率为73%,激活用户4.7亿,以7552.9万的月活领先于第二名知乎5278.0万,第三名蜻蜓FM3296.2万。 事实上,喜马拉雅并不是第一个进入在线年,蜻蜓FM上线年,喜马拉雅、考拉FM、荔枝FM上线,但在过去几年里,音频平台们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变现手段,持续亏损贴钱做内容,经历了版权混战直到2016年知识付费兴起,而喜马拉雅抓住了这个风口。蜻蜓FM开始做知识付费比它晚了一年,两者成为了两大头部平台,而荔枝FM则一头扎向了语音直播社交的另一条赛道,考拉FM试图用车联网独辟蹊径。 以16年6月和马东合作上线付费音频教程《好好说话》为节点,喜马拉雅开始在知识付费领域一路狂奔,当日销售额突破500万,并借鉴电商促销模式造节,去年第二届知识付费节内容销售额达到1.96亿。“2016下半年,我们发现内容付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流量广告、社群、硬件这三块的总和。”喜马拉雅FM副总裁张永昶说。 当时《罗辑思维》和《吴晓波频道》在优酷、爱奇艺同步播出,播放量和评论量却只达到了喜马拉雅的50%和25%,因此他作出一个判断:“音频是最佳的知识传播载体。”这似乎很有道理:随着移动网络进一步将人们的时间碎片化,在线音频使用场景偏向路上或是睡前,而更侧重视觉娱乐性的视频网站,和沉浸式体验的音频比起来,在知识输出上不占优势。 目前,喜马拉雅有包括吴晓波、龚琳娜、乐嘉等3000多位知识网红入驻,超过1万节付费课程涵盖有声书、外语、情感、音乐、商业等16个类目,6%的付费用户贡献了50%的营收,与分答、得到、知乎、并列知识付费四大巨头。 相对于竞品蜻蜓FM更强调PGC、人文特色,荔枝FM在降低门槛、人人都能主播的UGC道路上走得更远,喜马拉雅走的是内容多而全、UGC+PGC+OGC的大众路线,构建了完整的音频生态圈,在上游引入大量独家版权,完整孵化系统,保证音频内容持续输出,在中游以大数据分析进行智能推荐,构建完整的音频生态圈,在下游以硬件“小雅”智能音箱和“喜马拉雅inside”开放平台,2000家品牌接入其声音内容。 “耳朵经济”成为风口之后,此前融资困难不被看好的在线音频行业频频获得资本青睐:此前荔枝FM获得合鲸资本D轮5000万美元融资,蜻蜓FM获来自BAT等方面10亿元融资。而占据行业独角兽地位的喜马拉雅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。有相关人士认为喜马拉雅足可对标“有声领域的BAT”,虽然相差数个量级,但是以其用户粘度、月活而论,发展前景十分看好。根据相关数据估算,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大致在235亿左右,而音频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一千亿元。 而BAT的身影也并未在移动音频行业中缺席。腾讯旗下阅文集团、百度车联网、阿里YunOS已先后与喜马拉雅FM达成深度合作,三者诉求点各有不同:百度侧重于这位合作伙伴基于场景化思维的分发能力,拥有企鹅FM的腾讯重在其与阅文集团协同挖掘原创IP价值,阿里更多重在内容提供本身。如若最终腾讯融资喜马拉雅的传言被证实,音频市场的格局、分发渠道又将有大变动。 让BAT心有戚戚的是,尽管公认前景远大,数据亮眼,但音频平台同视频平台一样处于烧钱不盈利的境地。而两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或许也有相似之处:高企的版权费用、内容同质化、头部内容有限、腰部和尾部内容未能有效发挥潜力、转化率偏低等等。当然,相比财大气粗的BAT每年上百亿的版权费烧钱,音频平台的版权支出只是小儿科。单一热门IP授权费用为10万到50万左右,有利于拉新形成内容壁垒的独家授权费用更高。 现阶段音频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,寡头竞争形态初具规模,后入者将很难得到机会。但喜马拉雅以海量内容领跑行业的盛世之下,仍危机涌动:今年3月,作家曾鹏宇手撕喜马拉雅,有声书《世上有颗后悔药》没有得到他本人和出版社的授权,后续发酵成多名作家联合维权事件,最后以喜马拉雅承认侵权,致歉并承诺整改告终。自创立6年来,喜马拉雅打了222次官司,其中130多次与侵权有关。在内容平台的发展过程当中,监管体系缺失、版权费用与侵权危机将始终如影随形。上市不失为覆盖版权成本的方案之一。 此外,罗永浩和PAPI酱停更于去年9月停更“得到”和“分答”,被视为知识付费热潮退烧的一大标志。得到APP最初10个专栏打开率从初期的50%下降到30%,对比喜马拉雅头部产品《好好说线万,即付费用户转化率为千分之一,这不是一个很乐观的数字。 有鉴于此,喜马拉雅正在探索更多的变现模式以提高商业化的天花板:布局硬件,进军日本等海外市场,开展会员业务等等。但也招致了更多的吐槽:会员年费365元偏高昂,业态单一,但很多精品内容仍然需要付费。 不过音频也存在着自己的优势。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和蜻蜓创始人张强同样认为,互联网音频成本结构优于视频,视频一半成本是在版权,30%到40%成本在于带宽,而音频这两者都远远优于视频。如果音频能够渗透到和视频同样的规模,盈利空间将会更大。 还原到在线音频最原始的形态,十几年前我们都曾深夜抱着收音机收听电台。人类对声音慰藉的渴求,如同山顶洞人由点火投影衍生的娱乐渴求一样始终不会消失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音频行业与喜马拉雅的未来。 |
Archiver|手机版| 百度云会员 百度云会员账号 百度网盘会员账号 百度云会员分享
GMT+8, 2024-11-24 08:40 , Processed in 0.064625 second(s), 16 queries .